数据无言,却最雄辩。
它既能看“形”,也能观“势”。
最近,各省陆续提交2025年上半年经济答卷。
吉林,亦在其中。
翻开吉林成绩单,第一印象就是“亮眼”。
上半年吉林省GDP同比增长5.7%。
这一核心指标背后,还“藏”着吉林经济韧性和活力。
装备制造业势头良好,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,“两新”“两重”项目有序推进,消费市场火力全开,产业向新向优态势明显……纵向自我比照发现,来之不易的成绩取得,离不开吉林深化改革、解放思想、自我加压、加快发展的一次次有力“破局”。
富有“含金量”的半年报,还能读出什么?二个字——信心!
信心在哪里?
信心,来自国人的“中央厨房” 。念好“土”字诀,打好“特”字牌,唱好“产”字歌。上半年,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9.79亿元,同比增长4.3%,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均保持4.0%以上的增速。从主要产品看,牛肉产量同比增长8.7%,羊肉产量增长6.4%,表现抢眼。现代农业产业串珠成线、集群成链,稳稳筑牢百姓“粮仓肉库”和“中央厨房”。
信心,来自表现出色的“大块头”。中车长客智慧产线驶出CR450动车组,“氢春号”交付运行,红旗品牌旗下首款豪华飞行汽车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亮相。上半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8%,八大重点产业全面开花。其中,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.5%。新质产品表现亮眼,生产持续保持较快步伐。上半年,全省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22.7%,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61.6%,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1.3%。
信心,来自动能强劲的“创新力”。吉林化纤玩转“新材料之王”,长白山、三江、吉光三大实验室加快推动成果转化,“雏鹰、瞪羚、独角兽”企业培育体系正式建立,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。上半年,重点服务业中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.7%,高于全国水平32.2个百分点。
信心,来自空间广阔的“大市场”。“低空+”布局多元应用场景向天空要GDP,“数链全球.吉品出海”、首发经济引领转型,文旅商融合新地标频频出圈,中国新电商版图上的吉林力量熠熠闪光。上半年,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8%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显现,全省限额以上家具类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通讯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0.7%、93.7%、82.2%和39.2%。汽车类零售额同比7.6%,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8.8%。
吉林省的经济“上扬曲线”不会凭空而来。
从这份“期中答卷”中能够看出:如此优异的成绩根本在于吉林牢记殷殷嘱托,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、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,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。同样,也离不开全省上下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,在同题共答、协同发力中一次次向上突破。
成绩是拼出来的,信心是干出来的。
当前,吉林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。
凡事没有顺风顺水,也不会一马平川。
回望来路,吉林经济从来都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、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。
前进,总是要不断发现问题、破解问题。破藩篱、扫障碍、下深水、涉险滩……动作一个都不会少。
如何把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成“一定能”?
毫无疑问,除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别无他途。
改革不是温和的改良,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,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,才能冲破陈旧的、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。
改革没有旁观者,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带头躬身入局、挺膺担当,积极主动想改革、抓改革,身体力行把改革任务完成好,才能不断增强吉林的发展信心,激发出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。
180余天,是年中节点,也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的上半年。“十五五”即将接续到来,眼下的努力,也意味着为下一个五年的开局“蓄力”。
未来发展“怎么干”?一句话——拼,还要更拼!
7月23日,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。
会议强调,要科学研判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,扬长避短、扬长补短,更加有为、超常规发力,把握战略优先,强化目标管理、结果导向,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,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力度,渐次释放重点领域改革红利,加快增量项目投产达效,着力培育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装备等增长极,持续推动全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力争实现更好水平的发展。
未来,总是令人充满期待。
信心吉林,蕴含改革之义与破题之道。
信心吉林,书写着优势中再造新优势。
没有中场哨,只有全程跑。
拼抢“下半场”,吉林势不可挡!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栾喜良
摄影 罗浩 蒋盛松 李煦